机械化育秧 为春耕按下“加速键”
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区春耕春播工作早开局、早起步、早落实,近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再生稻机械化育秧现场会在五里镇顾店村召开。
在合作社育秧大棚外,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操作着育秧设备培育“再生稻”秧苗,随着机器的嗒嗒声,铺基质、撒种、覆土、配水等工序一气呵成。“使用机械化播种、温室大棚育秧,不仅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防御低温冻害、提高秧苗质量。”五里镇顾店村高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停干对自动化育秧设备的推广使用深有感触。当下,他的育秧大棚每天可完成6000盘秧苗播种,预计本周内即可完成2万 亩再生稻育秧任务,育秧完成后还将为周边农户提供5000亩的育秧服务。
“再生稻”俗称二茬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潜伏芽(休服芽,再生芽)萌发,给予适宜的温、光、水、肥等条件,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收一季,实现“一种两收”。发展再生稻生产对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促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平桥区农机中心将再生稻育秧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等方式,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服务。
近年来,平桥区紧扣粮食安全主线,不断创新再生稻高产模式,实现单产、效益双突破,全区再生稻种植面积从2019年不足5000亩扩展至2024年的10万余亩,2024年实现一产675公斤、二茬190公斤以上,较单纯一季中稻增产增收增效明显。再生稻种植模式已成为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助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优选推广模式,预计2025年全区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5万亩以上。(姜斌)
(审核: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