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迎客来 浦城县“花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春日暖阳照耀,万亩花海迎客来。3月23日,2025年“闽浙赣”美丽乡村跑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福建省浦城县开跑。
这是当地近年来超大规模的跑步赛事,吸引了来自闽、浙、赣三省的600余名参赛者。赛事设有21公里和6公里两个组别,参赛者们在奔跑的同时,尽情欣赏沿途的油菜花海,感受明媚春光。
在仙阳镇,热气球在暖阳下缓缓升起,游客在空中领略别样“金色浦城”;花海万亩,一朵朵金黄油菜在田间绽放,亲子家庭畅享田园时光。
“近段时间,4.88万亩的油菜花陆续盛放,迎来最佳观赏期。”浦城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刘永斌说。浦城县以花为“媒”,凭借油菜花、樱花、桃花等多彩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成为闽浙赣周边县市“花经济”农文旅融合旅游新宠,大量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近期有5万名游客来浦赏花踏春。
一个“低调”的小县城,为何有着如此的“大流量”?浦城素有“福建粮仓”美誉,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等称号,入列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创建名单。随着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不断加速,带动当地乡村旅游越来越火、频频“出圈”,今年的“万亩花田”更是成为“爆款新品”。
这条“黄金经纬线上”的油菜花田,包括了莲塘镇“莲塘畈”——仙阳镇“麒麟畈”两片万亩稻田,其位于浦城县农文旅融合示范带上。这条全长17.5公里、计划投资4亿元的示范带,将莲塘镇山桥村、仙阳镇阳墩村等7个村编织成链,延展出46平方公里振兴图景,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研学等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环卫清扫、美化村内环境,准备腌制腊货、干货,囤食材配料,来迎接三月油菜花节来村游玩的客流高峰。”在莲塘镇山桥村经营农家乐的李女士说,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服务,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还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实现全村共富。
“从仙阳的‘万亩花田’,到莲塘的稻田彩绘,再到富岭的稻田迷宫,浦城县精心打造了多个休闲旅游胜地,将风景观赏与农耕文化、乡村美食、民俗风情、农田休闲有机结合。”浦城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刘永斌说。近年来,浦城县积极打造“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北入口门户,结合“世遗6号风景道”建设,给市民游客提供丰富村游体验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烟火气”,逐步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蝶变”效应。
花开盛况,源自辛勤耕耘。据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杰介绍,该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发展“稻-再-油”的轮作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因地制宜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并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同时,积极推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规划,着力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浦城县把油菜种植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花养田、以田促农”有效激发和释放出油菜花除食用、观光、土壤改良外的其它经济价值,不断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乡村旅游业态不断推陈出新,追根溯源是闽北浓厚的乡土文化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其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乡村旅游带来流量的同时,更在悄然间增加“留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增添乡村之美。
未来,浦城将继续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为纽带,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整合新型生产要素,不断塑造农业农村新业态,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潜力,在农文旅融合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共富共美、美美与共。(林晓丹)
(审核: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