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映初心 十年帮扶路
3月13日下午,河南省漯河市住建局会议室内暖意融融。召陵区万金镇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占伟郑重递上绣有“十载帮扶显真情 乡村振兴谱新篇”的锦旗,鲜红的缎面映照着在场每个人的笑脸。这面跨越十年的锦旗,不仅记录着省级贫困村的美丽蝶变,更见证着住建系统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的初心使命。
从泥泞土路到幸福坦途
时针拨回2015年初秋,漯河市住建局首批驻村干部踏入郭庄村时,目之所及是坑洼的土路、斑驳的村室和破旧农房里的81户贫困户。第一书记的驻村日志上,密密麻麻记着村民诉求:“雨天出不了门”“晚上没有路灯”“浇地靠天吃饭”……
十年间,3任驻村书记接力擘画振兴蓝图。2000余万元帮扶资金化作30多个落地帮扶项目:6.8公里硬化道路、3.2公里排水沟渠、82眼灌溉机井,新建村小学宿舍楼,3座坑塘改造,5500米电网如银色琴弦在田野间延展。最让村民感慨的,是村内新建的文化广场——曾经堆满杂物的荒地,如今成了跳广场舞、办活动的热闹所在。昔日“脏乱差”的郭庄村已连年捧回“生态宜居星”牌匾,村支书郭占伟感慨道:“郭庄村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住建人的心血和汗水。”
从传统种植到产业矩阵
“要让帮扶从输血变造血!”,市住建局瞄准蘑菇种植传统,打造占地20亩的现代化菌菇基地。积极协调360万元建设资金,8座标准化大棚次第排开,村集体企业“漯河市众益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产业振兴的种子在沃土生根发芽。投资192万元,建设占地9亩的郭庄村光伏发电产业,年产值21万元左右。帮助村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60余亩,成立五个村级股份建筑队,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了特色产业发展强村富民路,和美乡村建设因为产业支撑散发出蓬勃生机。
从物质脱贫到精神共富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市住建局注重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帮扶工作相结合,组织村“开心艺术团”赴香港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民间艺术比赛”荣获优秀奖杯,每年邀请文艺团体入村开展文艺演出,利用文化宣传墙、乡村大喇叭、微信群,广泛宣传发动,选树乡进典型,开展移风易俗评选等活动,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弘扬敬老孝亲,勤劳致富优良传统,带动郭庄村诚实守信和文明和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乡风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今年我们将带着‘党建强村、基建惠民、产业富民、文明润心’的郭庄经验,开启召陵区新庄赵村、台寺村的振兴征程!”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孟永生的话语铿锵有力。
春风拂过住建人手植的绿化树,摇曳的绿叶掩映着白墙红瓦的新居。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正指着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感慨:“这些灯啊,照得村里亮堂堂,更照得人心里暖烘烘......”十年耕耘,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住建人用初心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沙澧大地徐徐铺展。(刘新成 李珂)
(审核:傅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