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告捷!招标公司3月第一批66个标段全部3天完成评标
北京国电工程招标有限公司3月第一批集中招标一级共计21个标的,二级共计45个标的,一二级集中评标会议分别在两个会场隔空并进,均在3天内完成评标工作。
为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收官与成本领先战略,破解封闭评标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参会人员工作生活极不方便等突出难题,争创行业一流,招标公司全方位优化封闭评标工作,实现评标时长压缩至3天以内,为集团公司基建与生产采购工作注入新动能,同时大幅提升采购代理服务从业人员幸福感、获得感。
对标寻差,精细调研寻策破困局
当前,集团公司平均招标周期在同行业最优,但平均封闭评标时长较长,通常5天,有时达到7天,落后行业平均水平。这不仅导致会议费和专家咨询费成本较高,资源浪费问题突出,还造成参与评标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负面情绪严重,评标效率大打折扣,改革优化势在必行!
为此,招标公司领导班子亲自带队,前赴其他发电集团,从评标模式、评标时长、现场组织机构、开评标流程、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深度开展调研,对比集团公司实际执行情况,找差距,补不足。调研结束后,又组织公司业务骨干开展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提出优化建议,形成了《封闭评标优化方案》《评标组织优化措施》等四个指导性文件。
对症开方,精准发力施策解难点
聚焦问题根源,针对集团公司招评标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招标公司经过深度调研、精细研究后提出对应解决方案:
刚性执行标准评标时长,根据标段特点,制定《各标段评标标准时长表》, 3天内完成评标。标准评标时长以小时为单位,对各个环节时间长度提出细化要求,包括:标前会、开标、下载标书、初评、详评、召开技术商务联络会、评分、标后会等各个环节。在保证评标质量的前提下强化时间观念,压实到每一位参与评标的工作人员。
优化精简封闭评标流程。压实过程材料主体责任,由评标委员会独立完成技术商务对比表、评标报告等材料的编写。压缩无效会议,聚焦“成本领先战略”,落实各方职责,做好合规性检查,确保过程规范。
强化评标专家管理升级。调整专家咨询费发放标准,实行“咨询费三天封顶”机制,避免个别专家故意拖延评标时间的情况,有效促进评标效率提升。落实评标专家“一标一评价”,对出现评标质量、效率问题的专家予以扣分,对表现优秀的专家予以表彰和奖励。
优化风电主机发电量复合流程。针对风电主机发电量复合用时较长的突出问题,与科研总院做好沟通,优化测算流程,把复核时长由原来的48小时压缩至28小时。
提升采购数智化水平赋能提效。优化招标文件评分办法,持续深化“一键清标”功能,在投标文件“数据表格+承诺满足化”的基础上,最大范围实现技术商务评议表“拿来即用”。
压实责任,确保优化方案落实见效
开标前一个星期,紧密联系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部,组织涉及的分子公司、项目单位召开“封闭评标优化方案”专题会议,对本批次封闭优化评标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招标公司为了更好完成封闭优化评标要求,成立综合服务保障中心,精心筹备各项工作,细化会务组织各个环节。
开标前,项目经理就已配置好评标工具,检测完全部电脑及内网配置情况,做好初评表、详评表等评标材料;在标前会议上清晰地向评标专家和工作组成员传达了封闭评标优化方案中的职责分工,并公布了各标段的评标时长等相关信息,要求各方严格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准确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评标过程中,项目经理按照制定的《项目经理工作安排统计表》、《封闭评标详细安排表》等内容,提醒、督促专家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准确及时完成初评、详评工作,并协助解决专家详细评审、打分过程中遇到的评标工具操作等问题。
在各方的通力配合,严格遵照标准评标时长进行工作的情况下,三月第一批次的所有标的全部在三天内完成评审,打赢了集团公司封闭评标改革优化的第一仗,打响了采购管理“再提升”的第一枪!
招标公司将以此次封闭评标为起点,吹响封闭评标深度改革优化的冲锋号。随着封闭评标优化措施的逐步细化落实落地,招标公司将从常规标的评审时长达标的经验中,研究框架采购智能评审因素,优化评分标准,进一步优化框架采购的评审效率。时刻保持砥砺前行的奋斗姿态,为集团公司“十四五”高质量收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郝争、刘灿)
(审核:支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