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江:以河湖长制为骨,赋幸福河湖灵魂
“安全、健康、生态、美丽、和谐”是泉州洛江幸福河湖的底色,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在河长制与幸福河湖的实际推进中形成“以制度保目标、以目标促制度”的良性互动。
2024年,洛江区以申报洛阳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为契机,再深化河湖长制,聚焦河湖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加强河湖综合治、系统治、源头治,统筹水灾害、水环境、水文化等河岸线保护,补齐短板,举全区之力实现“人水共生、生态惠民”的河湖可持续发展。2024年度河长制工作考评排名至晋位至全市优秀等次。
系统治水 创新机制聚闭环管理
闭环管理激活治水“神经末梢”。洛江区创新构建“双河长领衔机+专班调度+量化考评”三级联动机制。以主要河长带头开展巡河活动,示范带动全区各级河湖长、河道专管员实现强化常态化履职。针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由区级、流域河长牵头,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后续部署相关工作,有效推进解决痛难点。通过“百分制”月度考核机制,区河长对履职不力的镇河长进行约谈提醒。
通过“双河长”制度管人,专题调度管事,量化考评机制全程监督,实现办结问题全闭环处理,为打通河流管护提供强有力保障。
铁腕治水 靶向攻坚筑水质屏障
面对“排水管网病害和混接点整治”“排口整治巩固提升”等痛点难点,开展水环境提质增效“七大专项”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筑牢流域安全防护网。加快推进洛阳江沿线中小流域治理项目等流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稳妥推进。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推进,针对下堡村排洪渠、沪邦排洪渠等农污项目建设,采取申请国债、专项债等方式筹措资金。对入河入海口及万安、双阳片区内沟河水质监测点位进行追根溯源的整治工作,整治以来,相关排口未出现返黑返臭。
长效管水 多措并举助长期护航
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平台,组成治水“云端大脑”,着力在人工智能分析、异常场景全息感知上赋能河湖管护,加强监测监控数据运用,实现“人防”治水向“数字”管水转变。重拳出击“清四乱”,联合发力护河湖。2024年,符合整改省河湖遥感图斑问题通过率100%。根据河湖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召开问题研讨会,凝聚合力、对症下药地改善和提升水质。2024年,区河流断面水质提升明显,排名全市前列,获市河长办专项奖补资金。强化“河湖长+公检法司”联动协作,实现从严从速打击各类危害水安全违法行为。2024年,通过对水库等地开展专项执法,累计规劝游泳、垂钓、洗衣群众42人次,并要求群众签订相关承诺书。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随机抽查辖区企业45家次,并对1家无证取水企业予以立案查处。
全民亲水 多样宣传树共治风气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河湖长制主题相关活动。如承办2024年泉州市“河长日”系列宣传活动;承办“世遗泉州城 美丽幸福河”主题的福建省幸福河湖交流会。营造全民“关爱河流、保护河流、共建生态宜居环境”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推广洛江区河湖治理、高效调度护河湖典型经验,其中,洛阳江数字孪生流域平台”相关工作经验被CCTV综合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获评2023年第六届“绽放杯”水利海洋专题赛一等奖、全国复赛“优秀项目”等荣誉。
此外,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造浓惜水节水氛围。持续打造乡土品牌,建成东溪水韵山边、陈三坝等6个河长制主题公园,组建“河小禹”“青年护河志愿队”等宣传队伍21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爱河护河行动,进一步营造“共建、共管、共享”的浓厚爱水护水氛围。
如果说河长制是幸福河湖建设的“骨架”,提供制度保障和执行动力;那么幸福河湖是河长制的“灵魂”,赋予治理工作更高的价值追求。二者的协同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与治理目标的结合上,更在实际推进中形成“以制度保目标、以目标促制度”的良性互动。
泉州洛江以河湖长制为骨,赋幸福河湖予灵魂。洛江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洛江区将立足区情水情,坚定不移推进河湖面貌提档升级,努力建成“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洛江幸福河湖样板。同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以洛阳江流域、晋江东溪流域罗溪段、木兰溪流域虹山段三大骨干河流为轴线的高质量发展空间,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全面带动洛江产业结构调整,让洛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宋婧蕊)
(审核: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