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未来之城见未来——“雄安新区这五年”之一

2022年04月02日 09:29   来源:经济日报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春风拂过,白洋淀波光粼粼,迎着春风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欣欣向荣。

  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至今已有5年。

  5年来,从“一纸规划”绘就蓝图,到“未来之城”徐徐铺展,雄安新区蹄疾步稳搞建设,笃行不怠谋发展。

  5年来,从灯光稀落到夜空璀璨,雄安新区年度卫星夜光总量增长率从6.42%提升至52.12%,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投资3500多亿元。

  5年来,从华北县城到“未来之城”,高峰期20多万建设大军在此昼夜奋战,他们用智慧浇筑人生梦想,用汗水书写新区未来,见证着雄安的日新月异和生机盎然。

  追梦建设者

  时间回到2017年4月1日,刚从德国回来的“80后”王帅还在倒时差。手机上弹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令她心里一动:“这里将是梦开始的地方!”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真正吸引我的是这片热土上浓厚的创业氛围,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大家为了共同的梦想都在努力着。”如今已是河北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创新联合会秘书长助理的王帅,几年来先后参与了雄安区块链实验室、数字交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的筹建工作,组织百余家单位进行43项团体标准的立项和编制,为智能雄安建设提供支撑。

  “数字孪生”是这座创新之城的显著标签。“新区每建一栋楼,数字雄安底座上就会生成一栋数字大楼。”王帅表示,实现城市关键要素的数字化,是城市管理运营可视化的基础,“比如,在一个物理城市调整某些运营参数,时间、人力、物力成本都很高,但如果在数字平台上先行调整,通过数字模型计算模拟出效果,就会高效便捷”。

  做面向未来的事,有激情,更有难度。在河北雄安新区的每一天,王帅都被不同的人感动着,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追梦人。追逐自己的人生之梦,也追逐雄安新区的发展之梦。

  如今,河北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阶段,追梦者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雄安新区累计选录招聘“双一流”高校人才1000余名,项目合作引进规划建设重点领域人才100余名;中央部委、北京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累计选派近300名挂职干部;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3万余人。

  奋楫创业人

  2020年9月份,在北京打拼10多年的李国庆,将自己参与创办的五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从北京房山区搬到河北雄安新区。

  河北雄安新区有数字交通实验室、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铁塔的分支机构,产业生态较好。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的创业者,李国庆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研发的智能网关产品,相当于自动驾驶的‘信息阀门’,可以实现雷达和视频的数据融合。”李国庆说,2019年,公司的核心产品和智能网联整体解决方案在北京房山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实现应用,让他坚定了扩大业务布局的信心。

  走在容东片区道路上,每隔几十米都能看到一根造型简约的浅灰色灯杆。这根被称为“智慧合杆”的灯杆是未来实现自动驾驶的基本硬件。它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以照明为基础,整合交通标志杆、信号灯杆、监控杆、公共设施指示标志牌杆等功能,还有5G基站功能。

  李国庆的公司参与开发运营雄安新区首个自动驾驶监管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提供支撑服务。今年将在数字道路上进行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测试,是李国庆及其公司面临的一场大考。

  像李国庆一样,将公司战略深度融入河北雄安新区发展的人还有很多,在雄安智绘未来科技孵化器内,新一代网络实验室、数字交通实验室、眼神科技等一批科创类企业聚集,共有科研人员6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条数字交通创新的产学研链条。

  他们内心似火、眼中有光,坚信公司的未来和河北雄安新区的未来一样光明。报告显示,去年入驻雄安新区的创新科技企业为258家,超过新区从设立之日至2020年底的总和。

  一批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加快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部分央企和高校、医院相继落户,承接疏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100家。

  幸福新居民

  做点小生意,月入万余元,闲暇骑骑车……这是刘健36岁以前的安逸生活。但他更中意现在的职业:社区物业维修工,忙时加班,月工资4000元,有“五险一金”。

  面对收入的反差,刘健只是嘿嘿一笑:“要看未来。”

  刘健心中的未来什么样?2020年以前,刘健四口之家住在雄安新区容城县大河镇大河村,一个制作衬衣的专业村。“以前挣钱是为了消费、玩骑行,现在追求不一样了。”在刘健眼里,13岁和4岁的孩子才是最大的未来,而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能改变孩子的未来。

  村民变成居民,今年年初,刘健一家搬到容东片区东西孙社区丹若苑小区的三居室新房。为了就近找工作,去年刘健到外地学习了3个月的物业维修。

  今年秋季,刘健的两个孩子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老大上的初中是一所北京援建的学校;老二在本社区的悦容幼儿园,一个班配有4名教师。初中和幼儿园刘健都去看过,软硬件设施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朴实的刘健喜欢跟别人分享喜悦,“人一辈子图个啥?咱最大的获得感,就是下一代能享受良好教育。你说要在以前,挣多少钱才能让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

  当然,刘健也有自己的幸福体验。大河村离白洋淀20多公里,以前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骑上自行车,去外面转一圈,“前些年淀里水少,水质也不好,最近三四年,水变清了,沿路树林密了,周边公园多了,闲暇时去骑一骑,甭提多带劲”。

  未建城、先植绿,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5年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5.4万亩,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2%,“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的目标也在加速实现。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城市生态廊道和水系构成的雄安新区城建“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正全面搭建。

  备受关注的白洋淀治理成果明显:水质从2018年前的劣五类到2019年的全面四类、局部三类,再到2021年全淀三类,“三年三个台阶”的连续突破,改善速度之快开创全国先例。

  “华北明珠”光彩重现,白洋淀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这样的改变令无数像刘健这样的新居民畅想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年弹指间。驱车行驶在雄安新区大街,塔吊林立的夜景令人震撼。无论是追梦人、迁移者还是新居民,都是这座生机勃勃“未来之城”的见证者、建设者,他们书写着雄安的未来,也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陈发明)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未来之城见未来——“雄安新区这五年”之一

2022-04-02 09:29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