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饶阳县老党员刘凤蕊的“初心故事”

2021年03月30日 17: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衡水市饶阳县北关村的刘凤蕊老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如今已九十岁高龄。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笔者为此专程采访了她。从她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我们探知了她埋在心底70多年的“初心故事”。 

  年轻的妇救会主任 

  饶阳县是革命老区,滹沱河水蜿蜒而过,滋养了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刘凤蕊就出生在滹沱河畔的端午村。 

  刘凤蕊十五岁参加革命,积极参加村里的妇女活动。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县委组织全县妇女们做军鞋、军服支援前线。她当时任村妇救会副主任,经常从县城边的区公所领回物资,分送给各家各户,讲解制作标准,按时收集成品,再送回区公所。别看她年纪小,做针线活可是一把好手。比如搓绳儿,刚开始学不会,但是熟能生巧,练习多次也就熟练了;比如上大鞋,胳膊和手腕子生疼,好在正年轻,很快就能歇过来。她说,一想到前线的解放军战士在战场英勇杀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1949年1月,刘凤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一间小屋子里,在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拳头郑重宣誓的那一刻,刘凤蕊心里更加坚定:她的人生将从此涂上红色,那是一抹鲜红赤诚的热情,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底色。 

  带头学文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1952年开始,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在农村,出现了“地头学习小组”,还有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刘凤蕊当时已经结婚,婆家是北关村,她带头参加了村里的夜校。 

  “我是个党员,必须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学习,组织妇女们一起学。”刘凤蕊只上过三年小学,拿笔写字比握锄头还费劲。她的丈夫在天津工作,那年头没有电话手机,有什么事她连一封信都写不了,可不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于是,她从左邻右舍开始挨家挨户做动员,叫上大闺女小媳妇们一起上夜校学文化,千万别再做睁眼瞎。妇女学习班设在生产队队部,姐妹们白天劳动,晚上读书写字,背诵毛主席语录,每天基本两个钟头。 

  刘凤蕊憋着一股子劲儿,连做梦都在读书写字。她心里想,我是党员,绝对不能让她们比下去!慢慢地,她看书的时候“拦路虎”少了。写字的时候,错别字不见了。丈夫寄回家的信,她能念出来了。再后来,她也能给丈夫写信了!在她的带领下,姐妹们你追我赶,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集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候,人们能吃上秫面饼、棒子面窝头、咸菜条就算好的,水蓬叶掺棒子面的烙饼,麦苗掺棒子糁蒸的“豆腐”,圆葫芦叶熬的汤菜,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困难是暂时的,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闯过去。要想吃饱饭,首先应该平整土地,和当时大部分农村一样,他们发挥愚公移山精神,一铁锨一铁锨地挖,一小车一小车地推,用连续几年的汗水,换来了一望无际的良田。当时有人写歌谣赞美妇女:妇女同志真可夸,吃奶孩子放在家,平土地战北洼,个个都是顶呱呱。 

  刘凤蕊当时担任村第四生产队妇女队长,集体的事对她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从来不耽误。一次,她晚上去队部开会,回来发现窗户纸破了。寒冬腊月,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她赶忙打浆糊,折腾到半宿才把窗户糊上。七八月的时候,她不顾天气炎热,每天中午都打一个大草个儿背回家,晒干后交给生产队。一个夏天她能打上一千多斤干草,回回都是队里最多的。“牲口养壮实了才有劲儿干活啊!”提起这些,刘凤蕊显得特别兴奋。 

  刘凤蕊关心集体,不光是地里的劳动,还有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一位老六大娘,身体有病,腿脚也不利索。刘凤蕊经常去给老人担水、做饭。老人生病,她就请医买药、忙里忙外。每隔一段时间,她就给老人搞搞卫生、洗洗刷刷。家里改善生活,她也趁热让孩子们端去一碗。老人流着眼泪,拉着她的手说:“闺女,你的心眼儿真好!俺可怎么谢你啊!”而在刘凤蕊看来,这些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思想开明的老太太 

  刘凤蕊一直关注国家大事,每天的新闻联播是她的必看节目。 

  2015年,二儿子赵会青和她商量,想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村里二百亩土地,办一个家庭农场。刘凤蕊说:“儿子,我举双手赞成这件事。咱们村人稀地少,大家伙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一年到头忙忙活活,也挣不了几个钱。你把土地承包过来,统一管理,机械化经营,乡亲们不但可以挣承包费,还可以在农场打工,也可以出去打工,收益肯定多。这是大好事。”赵会青暗暗佩服母亲,多么明白道理的老太太! 

  现在,农场已经初具规模。周围垂柳环绕、布局优美精致。里面的葡萄棚室、桃树、杏树、梨树、桑葚树等错落有致,青菜、小葱、苜蓿等点缀其中,成为人们采摘休闲的好场所。天气好的时候,刘凤蕊老人也来农场转转,看看花,看看果,摘几把菜,看看人们钓鱼,跟乡亲们唠唠嗑。 

  “咱们共产党员,上班就要好好上,听党的话跟党走。不上班就争取健健康康的,少给孩子们添乱,让孩子们放心上班!”刘凤蕊老人常乐呵呵地对人说。别看她今年九十岁了,她感觉精神头足着哩!(孙惠英  李彦芬)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饶阳县老党员刘凤蕊的“初心故事”

2021-03-30 17:3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