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1年01月22日 13:14   来源:闽南日报   

  “十三五”时期,漳州台商投资区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植根角美福地、对接厦漳融合、做好对台文章,不断实现新的发展跨越,持续推动“由镇到城”的华丽蝶变,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全区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全面提升。

  筑牢发展根基 产业升级

  台商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十三五”时期,台商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跨域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建设“富美台商区”提供了坚实支撑。

  凯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车间一角(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漳州市台商投资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污水进行检测(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足不出户在线监测企业污水排放(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作为全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中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在台商区一企一策,主动靠前的服务中,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推动项目增资扩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而在福建凯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控制屏前操作,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就能实现自动化运作。据公司总经理陈富泽介绍,当前凯景共有六条智能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一个班只要10个员工就能正常运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同时,公司还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换挡提速”。

  这两家企业的情况仅是台商区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台商区透过工业促全局,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目前该区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食品、纸制品等五大产业体系,未来将加快发展机器人及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龙江新兴产业园、社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吴宅智能制造产业园“新三园”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和产业的集聚,通过完善配套设施项目,推动一批工业项目早投建,实现园区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从集聚向集群的转变。

  目前,该区还全力扶持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前景的中小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力促一批企业纳入省市盘子,并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促进行业龙头与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动发展,加快育链补链强链。

  该区还在转型升级上再发力,加强政银企对接,充分发挥台企资本便利化试点的作用,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用好用足技改投资补助奖励、技改贴息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利用危机倒逼“练好内功”,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五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台商区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始终坚持对台先行先试,努力让更多台商在这里投资兴业、更多台胞在这里落户扎根。目前,区内常住的台商台胞约500人,在册的台资企业125家,产业涵盖食品加工、特殊钢铁、电子家电等三大主导产业。台商区还精心规划建设了台湾青年创业基地,设立了2000万元发展基金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众创团队提供一系列配套政策。

  台商区进一步深化台商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当前,区行政审批局共有22个单位入驻,服务事项总数达1502项,其中“一趟不用跑”为1426项,在省网办事项占比率高达94.94%;“全流程网办”为1103项。同时,行政审批局多措并举促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依托闽政通、漳州通APP,办理结果“邮寄办”,实现“掌上办”,进一步为企业、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大的便利,有效激发我区经济活力和增长动力。

  “十四五”期间,台商区将继续响应漳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号召,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推动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优化产业布局,以“转”换挡,以“升”添力,进一步加快打造工业新城。

  绘就幸福底色 民生为本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于山。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十三五”以来,台商区坚持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推进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每逢周二、周四,龙池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就会准时响起合唱团的歌声,这支近30人的乐器组、歌唱组队伍,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社区居民吴敏春告诉记者,社区专门搭建了这个文体活动的平台,让居民茶余饭后可以约着来这里唱歌、跳舞、健身,既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又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台商区切实强化文体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改革、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所有村居场乡村文化站点全覆盖,实现了“文化不出村”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工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每个月为村、居民放映一场电影。该区还努力补齐民生体育短板,扎实推进乡村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下士室内健身房和锦宅村多功能运动场等,进一步满足当地及周边群众休闲锻炼的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效培育文明乡风,传递乡村文明风尚。

  台商区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始终把教育经费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新增财力优先向教育倾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教育经费,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双十中学漳州校区俯瞰(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十三五”以来,台商区统筹推进基础工程,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建成投用项目66个,总投资约8.5亿元,新增各类学位4520个。先后投入1.42亿元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高标准配置了38套录播室,2套校园电视台,对学校多媒体、桌椅、黑板、教学仪器等教育教学装备加强配置更新,打造“互联网+教育”,实现跨班级、跨校区、跨区域同步互动教学。与此同时,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在争取省级改薄专项资金1883万元的基础上,区级统筹配套各类资金1.7亿元,用于“全面改薄”规划实施。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缓解台商区城镇化和厦漳“同城化”带来的就学压力,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台商区始终紧抓师资队伍建设,完成“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五级联动培训684人次,全面提升教育干部、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初中、小学教师下乡支教,高中教师进行校际交流,探索实施城乡学校多元合作办学,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了城乡、校际师资均衡。

  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局长方松树介绍,近五年,台商区中考成绩综合比在全市均位居上游,连续获“漳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区”和“漳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区”称号,“十四五”期间还将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管理,创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教育。

  医疗方面,台商区投入资金3.13亿元用于第五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提高为病患的服务质量,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舒服的就医环境。基础设施的提升还为分级诊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患者还可以拿着村卫生所医生开具的检查检验单子,到第五医院体检科进行问诊,极大优化了患者看病就医流程,节省了患者就医时间。

  此外,为持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台商区还完成了32家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做到了软硬件达标,实效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打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仅2020年累计为15.1万人次提供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十三五”以来,台商区还积极推进疾病预防、公共服务和康养融合发展,加速构建医中带养,养中带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医疗养老服务,累计建立了农村幸福院项目2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4个,有效整合了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资源,全面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

  彰显城市形象 生态提升

  或是旭日东升时分、抑或夕阳西下,总有一堆市民来到花田美事休闲健身。这里占地约200亩,依当地山形水系打造而成。花田融入了文脉、水脉、绿化等元素,根据四季变化,培育油菜花、格桑花、美人蕉等观赏花卉,实现四季花样不同,鲜花不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尽享生态美景。

  花田美事生态园美景尽显(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花田美事的打造是台商投资区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台商区确定了“一城两区三园,一心一轴一带”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水城、绿城、文化名城”城市特色,按照“五先五后”原则,推进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建成5公里的休闲步行道,改造提升花田美事,给老百姓留下永远的生态空间。现在,在中心城区,四季花开不断、常年绿树成荫的景观效果,让群众随时可以到这里锻炼身体、感受自然,享受宜居城市的幸福生活。生态环境大有改善,也让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在提升城市整体“颜值”的同时,台商投资区始终把“宜居宜业”作为城市建设的价值追求,践行着“工匠精神”,重塑城市的“里子”。

  过去五年,台商区在生态环境整治上下大力气,围绕低干渠龙池段和洪岱港周边12条河道,坚持“一河一策,精准施策”,采取截污、精细纳管等措施,结合就地一体化设施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记者走访看到,角美中心城区的主要内河青阳湖、角美港等河面清澈,岸边已建成供市民休闲的长达1公里多的带状湿地公园。据该区农林水部门介绍,以前黑臭水体难以得到彻底处理的两条排洪港——洪岱村至壶屿社水闸内港和东美村至南门村水闸内港,经治理后断面均已达到Ⅴ类水质。

  整理后的洪岱路排洪渠岸美水清(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杨厝村古厝古韵、干净整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办公室 供图

  自2017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投入3.24亿元,新建、改造污水管网98.49公里,目前进入角美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平均污水处理量为5万吨左右。此外,该区内河整治取得可喜成绩,全区117条黑臭水体已基本完成治理。另外,角美镇33个村(居、场)污水收集工程建设已全部展开。

  此外,台商区着力强化工业企业监管和整治,实施涉水企业在线监控,通过平台就可清楚地显示涉水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以及废水排放数据,方便生态环保部门实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目前已完成106家涉水企业的数据联网,实现“监测全覆盖,重点全监管”,为台商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台商区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与厦门海沧区多部门跨区域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在46个网格热点基础上,布设6个移动式空气站点,并搭建网络平台管理,完成污染源监控点位选址论证,实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有机监控。数据显示,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80%,高于近3年平均值,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漳州台商投资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带来的连锁效应就是企业效益不断攀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渐增加,也吸引了一批房地产、酒店、商场等服务业入驻,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不仅建起了一批高楼,也培育了一批产业,万达、万益等城市综合体及龙佳睿途、多棱等高端酒店相继投用,城市建设档次和形象品位持续提升。

  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陈震波介绍,“十四五”期间,台商区将在持续加强区域生态整治的基础上,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全域自然生态要素,加快健全完善水体、大气、土壤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生态网络一体化发展,共筑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基底。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1-01-22 13:14 来源:闽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