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福建南平:齐心协力摘“穷帽” 脱贫攻坚有“良方”

2020年10月28日 14: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现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阶段,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实现全面胜利,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打赢脱贫攻坚战,曙光在前,激战正酣,重任在肩。近年来,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勠力同心,扶贫有收获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素有“绿色宝地、绿色屏障、绿色金库”之美名的南平市,或因深山密林行路难,山回路转不见君,或因地质复杂、洪灾水患频繁……2015年末,在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南平占5个(顺昌、浦城、光泽、松溪和政和县),贫困村346个,占比15.72%,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的贫困户共有6.86万人,占比15.18%,贫困发生率3.3%。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自“十三五”以来,南平市坚持产业、就业、金融扶贫并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提高贫困户收入,做好贫困户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截止2019年底,南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远低于2%的要求,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1142元,较2015年底增长279.6%。 

  村级集体收入不断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于“十三五”期间,南平市将各地以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攻坚,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已基本实现了村有基础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基础设施完善的目标。据悉,截至2019年底,全市346个贫困村已全面实现出列,全市1635个行政村中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消除,10万元以上的村从2015年底的831个增加到1068个。 

  重点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脱贫攻坚的路,是得大家一起走的,一个也不能落下。据了解,南平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均已通过省委、省政府评估审核,顺利实现“摘帽”。其中3个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浦城县166.6亿元,光泽县114.53亿元,顺昌县133.18亿元,政和县98.26亿元,松溪县81.54亿元),共有4个县财政总收入超过5亿元(浦城10.01亿,顺昌8.52亿,光泽县6.81亿元,政和县5.64亿元,松溪3.97亿元)。一串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5个县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事业明显改善。中国有一句话是“要致富先修路”,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不仅局限于交通设施,还包含了饮水安全、社会事业、医疗保障等环节。据统计,南平市于“十三五”期间,共投资44.1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929公里,投入3.28亿元建设公路安保工程,投入3.98亿元对203座危桥进行改造,投入4.99亿元建设3座桥;为保障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以来,南平市通过新建、改造管网,增设水质净化设施及配套消毒设备,提高水质检测和监管能力建设等方式,巩固提升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受益农村人口32.6278万,全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均已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社会事业方面,免费对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2名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对143所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委托管理”试点,增强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医疗保障方面,截至2020年5月,南平市共有41.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3.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94%,农村居民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扩大到34类病种。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是到了最后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和信心,脱贫攻坚的前进步伐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在可喜的成绩背后,是南平市始终以稳定脱贫成效为载体,以防返贫工作为重点,创新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打出了一套立足于现状的脱贫攻坚组合拳。 

  健全机制,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坚持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统一、方法科学、程序规范、信息完整”的要求和“一核查二比对三清退”及“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组织工作小组,由乡(镇、街道)挂点领导带队,包村干部、村干部分片入村、入户开展核查工作,做到一步不少、一步不漏。2016年南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71万户6.86万人,其中国定贫困人口4.79万人、省定贫困人口2.07万人。针对该情况,南平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常态化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新增贫困和返贫人口,建档登记造册,做到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突出产业扶贫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南平市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完善产业扶贫工作机制,重点实施“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据悉,南平市现有10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06家扶贫龙头企业、105家扶贫产业合作社、151名创业致富带头人、100家农产品品牌企业,辐射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发展生产11106户,实现贫困村村均增收3.8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0.7万元。

浦城县富岭镇富官村分布式光伏。 

  二是推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南平市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在南平建瓯市,各乡镇(街道)先后组织200多名党员干部到养蜂基地参观学习,采取“统一养蜂品种、统一购买蜂具、统一管理技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蜂蜜”等“五统一”帮扶模式,引导171户贫困户通过养蜂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三是开展“七销”扶贫。出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七条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促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据了解,南平市通过帮扶单位助销、部门对接承销等方式帮助消费贫困户农特产品150余万元。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部门工会助销、对接商超等方式妥善解决了479户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 

  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为此,南平市出台了《关于开展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意见》,通过岗位激励、项目合作、资金激励等方式,激励贫困户发展生产。在南平邵武市下沙镇,有6个村的党支部牵头成立2个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整合了中央产业扶贫资金和本级扶贫资金共38万元,流转土地192亩,种植互叶百千层,由每户贫困户认领3亩自行经营,年底按照划片区域结算经营利润分成,户均增收达1万余元,切实激励了贫困户自食其力。据统计,南平市现共有127个乡镇开展激励性扶贫项目,通过项目激励带动贫困户13214户,截至5月底贫困户户均增收0.55万元。

南平市市长调研建瓯市产业扶贫项目。 

  做好扶贫服务 

  脱贫攻坚,既要筑牢前方,又要稳定后方。为实施精准扶贫,走可持续发展扶贫路,南平市多措并举:一是推行科特派扶贫。整合省、市、县三级农技、畜牧、林业等科技特派员2492名、团队153个,346个贫困村实现派驻全覆盖,90%以上的村设立了科特派服务点,实现精准技术扶贫。二是持续推进金融扶贫。建立县级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基金,为农户生产性贷款提供担保,银行以保证金5倍的额度提供支农贷款;同时,整合创业资金和政策,搭建金融、就业、销售等服务平台,重点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难、就业难、销售难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小额信贷风险担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6.28亿元,扶持贫困户13935户。三是注重就业扶贫。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377场,培训9545人次,推荐就业岗位13.19万人次,目前贫困户实现就业20382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208人。 

  抓实四项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抓实义务教育保障。为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南平市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通过制度保障、动态监测、摸排劝返、爱心帮扶等多项举措,动态推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提供智能手机、赠送手机流量、电脑宽带提速等措施,确保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都能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党组织联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大学生)制度,由559个基层党组织联系帮扶1034名贫困户子女,发放补助金490.5万元,帮助159名帮扶对象争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70多万元。实施开展“雨露计划”,对南平市正在接受中、高职等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每人补助3000元,共补助3675人次,共发放补助金1100.4万元。 

  抓实基本医疗保障。南平市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为贫困户设立6道医疗保障措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精准医疗扶贫慈善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据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和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全覆盖,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负担。大病集中救治病种由原来的13种扩大到34种,定点救治医院由原来的16所增加到23所。实行贫困人口就医“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实实在在为“两不愁、三保障”医疗保障精准发力。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村卫生所在自愿的情况下纳入医保定点范围,346个贫困村医保终端实现了“村村通”或“就近通”。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80691人次,重视慢性病管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的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服务,每年进行4次随访。 

  抓实住房安全保障。为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南平市实施“搬迁式”扶贫,对生活在不适宜居住地方的农户,开展易地搬迁。对居住在危旧房的贫困户,帮助改善居住条件,确保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在延平区南山镇桐坑村,通过整合造福工程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旧宅基地复垦等各类政策,实现全村219户村民的整体搬迁。据相关部门统计,“十三五”期间,南平市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3644套10261人,入住率100%;安置住房完成投资3.55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97个、安置2100户5763人,分散安置1544户4498人,共发放地方政府债券1.0261亿元、专项建设基金5130.5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182.7万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9600户,下达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1.24亿元。 

  抓实饮水安全保障。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的基础上,南平市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大排查,严格对照现行标准,对全市乡村进行“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核查”,并按“一户一档一策”的要求登记造册,全面解决复查存在的问题。邵武市为保障贫困户水质、水量和饮水保证率等指标达到饮水安全标准,推行由水利局、乡水利工作站、村主干、贫困户四级现场核查机制,并将核查情况当场拍照存档,确保饮水安全核查“无死角”。经现场逐户调查,南平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水质、水量、饮水保证率、方便程度均符合饮水安全标准。 

  抓实兜底保障,落实低保保障。据悉,南平市自2018年起已全面实现了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2020年延平、建阳、邵武、武夷山、建瓯等5个(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7908元执行,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等5个县按7152元执行,较2015年农村居民低保标准2300元分别增长了243.83%和211%。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5589户46214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9.25 %。为持续推进深度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南平市对深度贫困家庭832户进行重点扶持,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家庭的脱贫水平。南平市慈善总会向深度贫困家庭发放慈善捐赠资金416万元,市本级财政投800万元投资收益扶贫,以增加深度贫困家庭的收入;投入75.27万元为深度贫困家庭人口购买补充综合健康商业保险,确保深度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创新工作,推进精准扶贫力度 

  为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办法,南平市创新思路,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实际行动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创新机关联乡村共建机制。创新推行“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推动各级机关党组织与农村支部结对、党员携手,以高位嫁接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初步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乡村发展好、基层党建强目标。分别从市县乡机关单位筛选出1695个有较强战斗力、执行力、创造力的党总支、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实现全市1635个行政村(含346个贫困村)全覆盖。用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条措施,为每个共建村至少引进或培育1个产业项目,其中2019年新上项目486个,实现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健全科特派扶贫机制。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出台了《深化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十项措施》和《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创新“互联网+科特派”模式,建设“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立科特派工作站,在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合作社建有科特派示范基地300多个,全市建有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8家,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整合省、市、县三级农技、畜牧、林业等科技特派员2492名、团队153个,346个贫困村实现派驻全覆盖,90%以上的村设立了科特派服务点。通过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加强科特派与下派村书记、挂钩扶贫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的有效衔接联动,推动科特派手把手、点对点为贫困户精准提供科技服务,加速生产要素聚变为现实生产力,有效发挥科技扶贫“主力军”作用。

科技特派员在延平区来舟镇宋坍村指导贫困户种植油茶树。 

  建立消费扶贫机制。市政府出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七条措施》,创新“七销”扶贫政策模式,通过经营主体带销、电商平台营销、经营场所直销、基地认领订销、旅游带动促销、部门对接承销、帮扶单位助销等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推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增产变增收。建立南平市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以“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汇集了来自“武夷山水”品牌企业、产业扶贫“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100家龙头企业、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6个贫困村以及其它具有闽北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2020年以来市本级通过帮扶单位助销、部门对接承销等方式就帮助消费贫困户农特产品150余万元。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部门工会助销、对接商超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妥善解决了479户贫困户农产品积压问题。 

  深化“民企带村”机制。南平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在以往就业帮扶、慈善救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优势,将产业有机嵌入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村财增收、村民增收,形成了“公司+村办企业”民企带村“1+1”模式,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贫困村摘帽。2019年,南平市选定21个有民营企业帮扶基础的村作为试点,通过“龙头企业+经营项目+村办企业+村民就业”模式,实现“企业、乡村、村民”三方共赢。走进光泽县,圣农集团因地制宜为中坊村、十里铺村、上屯村分别量身定制1个以上产业帮扶项目(鸡肠子加工产业、物流产业等),3个村均实现村集体自有收入突破100万元,特别是中坊村作为省级贫困村,鸡肠子加工项目带动村民就业90人,人均增收近5万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战最终胜利之时即将到来。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如今,南平市正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铿锵的脚步在闽北大地上书写着决战决胜的时代答卷、人民答卷。(汤桂妹 苏琳蓉)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福建南平:齐心协力摘“穷帽” 脱贫攻坚有“良方”

2020-10-28 14: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