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阜城县:以城乡融合为抓手 坚持做到“六个创新” 着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15日 16: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阜城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我们按照省市“三创四建”活动总体要求,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六个创新”,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农业结构调整模式,全县农民亩均增收1167元,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省级特色农产品(高粱)优势区等荣誉称号,并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就农业结构调整做了典型发言。 

  创新产业布局模式。我们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制定实施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破解了“产业布局小而乱、种植规模弱而散”的难题,逐步形成了以高梁、西瓜、密植梨为主,设施蔬菜、谷子、大豆等为辅的农业发展新格局。10万亩高粱,托起了致富希望。针对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大力推广酿酒高粱“冀酿2号”,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17家,高粱亩均收入1400元左右,比种植玉米增加50%,目前全县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值高达1.23亿元。10万亩鸭梨,加快了脱贫步伐。霞口镇是“天津鸭梨”的主产区,素有“鸭梨之乡”的美誉。在产业布局规划过程中,重点对种植面积、提质增效、三产融合、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老树结出“金疙瘩”,生产的鸭梨每个有时卖到10元钱,亩效益达8000元。同时借势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运河梨乡、万亩梨园”生态观光园,真正实现了“生活宜居、产业兴旺”,梨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梨产业有力助推了当地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10万亩西瓜,鼓起了农民腰包。漫河西瓜产业按照“扩规模、建片区、提质量、增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通过建设西瓜市场、培育合作社、发展经纪人队伍等扶持措施,走出了一条“市场+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每年的5—7月份,西瓜市场的平均日交易量达30万斤以上。漫河西瓜也从最初的单一品种“京欣一号”,扩充到现在的“甜王、华新868、国育九号”等多个优良品种,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和规模化种植,西瓜产量由最初的亩均6000斤增加到7300斤。如今全县西瓜种植面积达13万亩,漫河西瓜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名优农产品,产品远销京津、东北及南方各省。西瓜产业已成为鼓起农民腰包的“绿色银行”。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针对土地经营中存在的“一家三五亩、散落七八处”情况,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要求,探索了三种“土地流转”新模式,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流转土地30.14万亩。向种植大户流转,实现了增产增收。不断加大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的力度,给种植大户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平台。通过支持种植大户提高机械化管理程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落实农业优惠政策等措施,到2019年底全县共有种植大户413家,流转土地62789亩,亩均增加效益760元,共计增加效益4772万元。向合作组织流转,促进了产业发展。大力倡导农民多种形式向合作社流转土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19年底,全县向合作社流转土地71686亩,涉及农户6753户,有效改善了资源配置,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空间。向龙头企业流转,开创了双赢局面。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转包、托管”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培育和催生了一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本土企业,土地流转的农户除每亩租金1000元以外,还可在企业打工,比自己种地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企业得效益,百姓得实惠。 

  创新龙头带动模式。抓住以往企业带动作用中存在的“少、小、弱、低”等问题,按照“分工合理、利益共享”的指导思想,我们创新了三大“企业带动”模式。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龙头企业吸引带动了3.1万户农户参与特色产业种植,户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全程服务带动型,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快车道”。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的“八统一分”托管服务模式,提供“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指导、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全程服务,吸引周边1.6万农户种植高粱8.6万亩,亩均增收750元,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企业三保带动型,农民吃下了互利双赢“定心丸”。云农芳香现代农业园区首创的“一订单保底、一卡通保惠、一机制保赢”的“三保”经营模式,搭建起与农民互利双赢的平台,先后有1800家农户与其签订了合同,辣椒、玫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6750亩和1800亩,亩均纯收入达5000元。股份入股带动型,农民端起了旱涝保收“铁饭碗”。冯塔村成立的以种植密植梨为主的合作社,农户“以承包地折股、在合作社打工、按股分红”,在家门口“种自己的地、赚合作社的钱”,“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赚、年年有分红”,带动1600家农户种植经济作物1.2万亩,让一大批农民告别贫困,端起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创新院县合作模式。我们积极与科研院校对接开展“院县合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补齐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管理机制差、推广体系散、科技含量低”的短板,推动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科技为媒,农业借势腾飞。积极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展开对接,创建“五个一”院县合作模式,高粱、西瓜等高效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各类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绿色为先,推广先进技术。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全县推广了“多膜覆盖、嫁接育苗、膜下滴灌、生物防治、蜜蜂授粉、轻简栽培”等高效绿色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31万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3项,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8%。人才为本,培育职业农民。在深化“院县合作”的基础上,以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专家为主、以科研院校专家为辅,建立了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制定了培训计划,开展从种到收、从决策到销售全过程的培训,全年培训农民2928人次,打造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产、加、销”等各环节有机统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做优一产,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这项工作,只要是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有需求,都千方百计想办法给予及时、圆满解决,保障了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提升。做强二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在梨产业上依托河北津津食品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年消化梨果1万吨,年产罐装鸭梨汁1万吨以上,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在高粱产业上,依托河北益彰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年加工五粮醋等各种调味品3万吨,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 做活三产,增设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把增设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号召县、乡、村三级干部,动员自己的人脉关系给予支持和帮助。截至目前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242个,形成了稳固的销售市场,年销售各种农产品3.4万吨,年销售额1.2亿元。 

  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我们从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单打独斗、买难卖难、渠道不畅、价格不稳”等问题入手,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搭平台、建网络、拓销路,把全县产销对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筑巢引凤,举办农业节庆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漫河西瓜节”、两届“红高粱文化节”和三届“梨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一大批客商前来参加活动并达成采购意向。北京鹏程万达果品公司在第九届“西瓜节”上与阜城县签订西甜瓜采购协议,年销售西甜瓜达10万吨。产销衔接,全力拓宽产品销路。改变以往特色农产品“一家一户、零敲碎打”的销售模式,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北京、广东、四川、贵州等地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加工、酿酒企业对接,达成采购协议10万吨。积极承接北京产业外溢,建设了北京老字号食品产业园,引进了“王致和腐乳”等一批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落户阜城。借力网络,积极推进电商经济。积极搭建“阜城县供销易购”电商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营销体系;相继开通了淘宝、京东、微店、扶贫832等多个电商平台,农产品年销售额达3860万元;设立了全国首家京东金融扶贫小站,“百年老梨”等50多种特色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今年春节期间县领导直播带货活动,平台点击量达200万次,合计网销额44万元。(作者申文霞系中共阜城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