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成都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2019年06月14日 10:27   来源:经济日报   

  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打造服务平台,成都加快实现经济治理的转型,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如今,越来越多优质资源正在向成都聚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正被充分激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畅

  6月11日,第三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正式在“2019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发布。从综合实力增长来看,得分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成都、西安和北京。其中,成都本期综合得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快速增长,跃居全国第五位。

  自2017年以来,“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每年发布一次,指数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5个维度对国内31个金融中心城市的57项指标展开评价。排名前三的城市无论是金融支持“双创”的力度和广度,还是自身具备的“双创”基础和实力,均为国内城市发展标杆。

  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打造金融服务平台,这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正在加快实现经济治理转型,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赋能新经济

  “你晓得我最近带朋友去天府广场耍的时候把车停在哪里吗?城市理想,这个楼盘就在天府广场隔壁,白天车位多而且比地面便宜一半。”“你在里面租车位了?”“没有,共享停车听过没有?有专门的APP可以查找最近的停车场,很方便。”热情好客的成都市民余长波家住成都高新区,距离市中心近10公里,每次开车进城都让他为找停车位犯难,如今共享停车位让人省事不少,他自然要和朋友分享。

  早在2018年上半年,成都就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共享车位解决停车难题。作为最早在该领域从事APP开发的企业之一,成都途图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晓舜表示,推行初期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共享车位属于新经济产业,需要政府引导,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实现物业管理与新经济模式的深度融合。”殷晓舜说。

  今年3月份,《成都市智慧停车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并以地方标准形式正式对外公开发布,这被看作是对前述实施意见的“升级版”。

  “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超前谋划并前瞻布局,这是我们对待新经济产业的态度。与传统行业要土地、要资金相比,新经济的市场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应用场景,让这些新技术、新模式找到落地的市场。比如,共享停车的试点工作我们还会继续推进,力争在全市460余个小区提供车位共享服务。”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周洪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成都以极大的决心和雄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形成了一套新经济发展成都路径。成立新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新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在全国率先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顶层设计全市新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开展战略研究,形成政策体系并统筹推进。同时,印发实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逐一出台“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以共享停车位为例,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通过供给应用场景培育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的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为广大市民提供情景体验。为了推动这些应用场景落地,成都还推进政策制定“配菜”变“点菜”、公共服务“个别服务”变“生态营造”、企业发展“给优惠”变“给机会”“三个转变”,着力推动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

  为创新创业营造发展生态

  “我们原本预计今天会来80家创投机构对接100多个项目,实际现场有98家知名投融资机构和来自全世界的230家创业企业和项目参会。”周洪告诉记者,作为“2019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子活动之一,6月12日下午举行的“成都全球创投资本对接日”活动受追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预期。截至当天16点,初步统计现场有76个项目/企业与投资人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其中有8个在成都创业的外国团队得到了投资机构进一步沟通邀约。

  目前,成都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5家……一大批怀有理想的创业者在这里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成都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双创”指数位列全国第四,丰硕的成果吸引了全球创投资本在此融合聚集。

  “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从人才供给、房租补贴到品牌扶持,成都市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成都还出台了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按照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实行梯度培育。”成都本土创业企业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认为,企业发展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

  “‘2019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在创交会期间‘张榜’,我们在零售、柔性屏、机器人、金融科技等14个领域选取了50家企业。将近三分之二的上榜企业集中在包括成都在内的三个城市,说明创新与城市相连,真正的创新是对城市政策和城市发展的挑战。”福布斯中国总编范鲁贤表示。

  正如范鲁贤所说,成都正在深度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营造创新发展生态,成都推动“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优化市场准入方式,精简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定期发布投资白皮书,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建设市场开放先行城市。

  2019年3月份,成都在全国首发城市机会清单,聚焦“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实施场景供给计划,将应用场景具象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6月12日上午,成都又发布了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本次共发布764条供需信息,较第一批增加314条,新增企业协作、市场推广等5方面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活力

  6月11日,成都首例“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2019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现场签约。成都华迈通信通过纯知识产权质押,不需要抵押物、担保,拿到了锦泓科贷500万元授信,成为成都首家将“知产”变为“资产”的企业。“过去知识产权贷款大多以‘抵押’+‘知识产权’方式执行,金融机构主要考量的还是抵押物价值,而非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锦泓科贷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成都,每天都有很多个“首例”“首次”在发生,这些有益尝试无疑说明成都有着包容创新的市场环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成都近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各类市场主体年增加35万余家,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年新增就业近30万人。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正在向成都聚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正在被充分激发,这无疑与成都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围绕企业在发展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成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凡是市场能够自行调节的就交给市场,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但是,放权不等于放任,成都通过放管结合不断提高市场法制化水平,创新监管方法,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面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成都又保持了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并给予一个‘观察期’,根据新生事物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避免简单照搬现成规则、传统手段去监管。”周洪介绍,今年4月份,为全面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成都出台行政处罚“三张清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推进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责任编辑 :傅云鹏)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