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冀州区积极开辟产业就业扶贫“新路径”

2019年04月12日 14: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衡水市冀州区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产业就业扶贫“新路径”,着力从产业和就业两大层面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夯实基本保障。该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整合政策、延伸政策、落实政策,确保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中,在落实“健康扶贫”上,着力抓好“一站式”报销结算、区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积极完善慢性病认定流程,全面扩大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救助比例,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合率和大病保险100%,贫困群众合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90%,坚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落实“教育扶贫”上,重点建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台账,着力抓好“三免一助”“两免一补”等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机制,打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补助线,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创新产业扶贫路径,实施产业工程。该区针对贫困人口劳动力现状,按照贫困户有劳动力、弱劳动力、无劳动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递进式、深入精准帮扶,并以此为原则确定了“三双一”的产业帮扶思路。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中药材、高粱、大豆等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合作化经营种植规模,并对参与的贫困户给予生产性奖补,同时抢抓对非贫困县放开金融扶贫政策的机遇,让有养殖基础和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政银企户保”贷款,与养殖企业以技术入股或代养的方式进行合作,最终达到增收的目的;对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禁烧巡查员等乡村岗位,以及分布在各乡镇村的工商企业和扶贫车间,实现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光伏发电项目收益、低保、特困政策和集中安置供养等政策,通过“一兜、一养”保障一批,保障其基本生活质量。

  强化就业扶贫举措,切实增加收入。为确保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该区积极引导各乡镇、部门和企业加大对接力度,激发民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优势,通过帮助贫困户进行特色养殖、种植,设立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代办点等方式,鼓励各企业把保洁、安保、炊事员等岗位设立为扶贫岗,专门招用有一定能力的贫困人员,确保主导产业和扶贫产业就业项目深度融合,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条上。同时,该区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质量。(樊加伟)


(责任编辑 :王璐瑶)

分享到:
35.1K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