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滚动 > 正文

香港商报:东北振兴政策不再“给”而是“改”

2016年01月06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幸

  中新网1月6日电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香港商报6日文章援引专家表示,此次东北振兴规划相比以前更具针对性,抓住了东北地区发展困境的根本,政策不再是“给”而是“改”,振兴东北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振兴东北的若干意见,对东北来说无疑是提振人心的好消息,表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再次迎来了重要契机。

  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对本报表示,此时把振兴东北重新提出来,释放的第一个信号是无论是出于政治还是经济上的考虑,规划上都要再加把力。

  另外一个信号则是东北振兴的迫切性越来越大,经济蛋糕做大后,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从中国宏观经济层面来说,东三省经济增速会影响到中国实现预定的GDP增速。东北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从均衡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也应该振兴东北。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则提到,中央现在特别关注东北地区,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它处在一个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东北亚地区,它的发展情况如何直接与这个区域的稳定、经济稳定和繁荣相关 。

  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重工业程度最深的区域,东北三省曾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行一步发展。1945年,东北成为了亚洲最发达的地区;1942年东北的城市化水平达23.8%,而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直到1986年才达到23.7%,单从这一角度来说,东北超越了大部分地区40年。

  为加快发展步伐,2003年,中国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政策的扶持下,东北经济度过了曾经一枝独秀的“黄金十年”。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东北目前一是资源性衰退,是由资源枯竭导致;第二是结构性衰退,老旧设备、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低,导致企业竞争力乏力;第三是体制性衰退,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现在体制机制上仍然存在问题。

  “东北地区由于过往深厚的国有企业基底,在改革升级方面包袱很大,有不少过往历史遗留问题。”余丰慧说,加上东北的产业结构单一,偏向于汽车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业,使得东北极易遭受区域外需求变化、国际价格变化的冲击。


(责任编辑 :叶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未标题-1.jpg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