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
光影之间
记者专栏

信息服务 > 正文

在第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开课” 周鸿祎展示多智能体蜂群

2025年08月08日 16: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8月6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东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心、360互联网安全中心、ISC.AI大会组委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大会现场,360集团创始人、ISC大会主席周鸿祎开讲“红衣课堂”。

全民普及AI、普及AI应用!周鸿祎“红衣课堂”的主题除了老本行网络安全,将80%的篇幅都给了AI。谈及初衷,周鸿祎坦言,这一轮AI发展到今天,智能体已成为全球热词,他预言,随着智能体时代的到来,AI对全球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改变将会前所未有地剧烈,而普及AI和AI应用,将带动更多个人和政企组织借助AI全面提效,这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周鸿祎称,无论是做企业家IP布道AI,还是在第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开设“红衣课堂”讲AI,都是向社会传递千行百业都应“All In Agent”这一理念,通过聚焦智能体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径,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周鸿祎透露,接下来他会持续开设“红衣课堂”,面向全社会讲授如何了解AI、应用AI。

周鸿祎以360旗下纳米AI近期推出的全球首个L4多智能体蜂群的能力为例,对智能体进行了全面介绍。

“大模型如同强大的‘大脑’,但缺乏‘手脚’,难以直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周鸿祎在课堂上比喻,而智能体的价值正在于为大模型补齐“行动能力”。周鸿祎指出,智能体是AI从“能思考”迈向“能做事”的关键载体,其发展将重塑产业形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他介绍,智能体能够理解任务目标、自主规划流程、调用各类工具,并具备记忆能力,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是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生产力工具的核心纽带。

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智能体经历了从基础交互到自主协作的渐进式突破。早期的L1智能体仅能实现简单知识问答,如同“聊天机器人”;L2工作流智能体虽能通过预设流程提升效率,却仍需人类主导操作,灵活性受限;L3推理型智能体实现了单领域深度推理,如同“专业员工”,但面对跨领域复杂任务时,协同能力的短板逐渐显现。

如今,纳米AI推出的L4多智能体蜂群,实现了智能体发展的质的飞跃。它突破单一智能体的能力边界,通过“拉群组队”的协作模式,将不同领域的推理型智能体组合成高效团队,像蜂群一样分工协作。以制作视频为例,用户只需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多智能体蜂群便能自动拆解任务,调动文案、分镜、配音、剪辑等专业智能体协同作业,十几分钟即可完成传统团队数十人、数天才能达成的成果。这种“以一顶百”的效能革命,重新定义了复杂任务的处理范式。

如何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享受到智能体红利?周鸿祎给出的答案是“360智能体工厂”。360智能体工厂是首个L4多智能体蜂群生产系统,通过以下核心能力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

一是极简开发,首创多智能体协作编辑器,无需编程,用自然语言描述岗位需求即可生成智能体,让业务人员而非仅技术人员能参与创建。

二是强大引擎,支持多智能体连续执行1000步以上任务不中断,处理Token规模达千万级,可完成动态网站搭建、高盛级研究报告等高端成果。

三是丰富生态,集成5万余款现成智能体、200余款官方认证工具及深度搜索能力,企业可“开箱即用”。

四是全链路安全,依托360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全球领先能力,构建从智能体生产到应用的安全防护体系,防范“幻觉输出”“指令攻击”等风险。

此外,360智能体工厂的“人在回路”机制,让用户可全程参与任务流程,随时调整优化,确保结果符合预期。从企业数据整理到高价值视频制作,不同场景的需求都能得到精准响应。

“过去,L4智能体仅能由顶级AI企业打造,现在通过智能体工厂,任何企业都能搭建自己的‘数字团队’”,周鸿祎表示。他认为,让最懂业务的人直接掌控使用智能体、搭建智能体的能力,将行业经验转化为智能生产力,这种“业务人员主导AI创新”的模式,加速了AI技术的应用落地,使智能体真正成为“数字员工”,推动人机协作范式革新。未来,一名人类员工带领上百个智能体工作将成为常态,推动员工跃迁为“超级个体”,而拥有高比例数字员工的企业则升级为“超级组织”,将重塑企业运营效率。

据了解,“红衣课堂”是由ISC.AI学苑打造的超级教育IP。由周鸿祎领衔百所高校精英讲师、AI创业先锋以及行业顶级影响力博主,现场剖析个人在智能体时代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法论,解构企业级智能体应用部署的技术壁垒,让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真正助力广大政企机构及个人用户在智能体元年抢占先机。


(审核:王璐瑶)

推荐阅读

可互动、可触摸、可共情 夜宿博物馆一票难求

作为博物馆主营业务之外的增值服务,夜宿博物馆不仅不会伤害博物馆的公共性,反而可以通过建立商业反哺公益的闭环机制,进一步提升文博场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夜宿博物馆受到追捧,反映出文旅体验沉浸化、空间复合化的消费趋势,这将成为博物馆创新改革的重要杠杆,撬动博物馆持续紧跟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详细]

青年调查:准大一新生暑期消费首选电子产品,其次是考驾照

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这个假期对准大一新生来说非常特别。徐婷婷表示,要警惕跟风型消费、拜金主义的消费, 不被物欲操控,不为虚荣心消费,让衣食住行在一个正常水平。过半受访准大一新生首选因攀比心进行的消费,其次是超出经济能力的消费,冲动购买后很少使用的物品排在第三位,其他主要还有:盲目追求名牌和高档... [详细]

困在“面子”里的暑期亲子游,何解?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会选择同孩子一起出门旅游。张志坤说:不要把假期生活看成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期待的、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和谐的好时机,一起打造、经营它的关键,是放下焦虑,多沟通、多陪伴,共同体验、一起成长。 [详细]